当前位置:主页>油画>油画百科>

油画色调论(2)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22    提示:文中图片可全屏

  这种色调与某种情绪的联系,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感受到的。也只有在长期实践中人们才有可能将某种色调和某种情绪自然而然的联系起来。艺术家就是善于在生活中研究和发现这种联系,善于研究和发现某种色调与某种情绪相联系的时间、环境、条件,以便恰当地运用色调抒发情感表现意境。这种色调与情绪的联系,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因此,不能凭主观臆造或任意捏合。任意捏合是引不起人们的共鸣的,这种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只有确实反映了人们的共同感受时,它才能得到承认,才能引起共鸣,才有可能在艺术品中产生感人的威力。
  自然主义者只承认色调的存在,记录生活的存在,而割断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这只能起到说明的作用,而削弱了色调的表现力。形式主义者主观地编造色调,脱离内容给人们奇、怪、邪的感觉。只能惊人之目,不能动人以情。色调的魅力正在于以色传情。观众看到的是画面形象的色调,而感受到的却是作者的情绪和感情。所以绘画中色调应该充满了作者的情感,表现作者的感情。
  俄罗斯画家苏里科夫的《缅希柯夫在别辽佐夫村》一画中,描写的是辅佐彼得大帝进行改革时的功臣缅希柯夫,因失宠而全家被放逐到荒凉的别辽佐夫村的史实。作者采用的是冷褐色的暗调子,远远看去人们感受到一种阴暗、压抑的情绪。这首先是色调的作用。当进一步看到画中的主人公缅希柯夫目光停滞、忧愤而出神的表情时,观众完全懂得了主人公的沉重心情。色调烘托出气氛,人物情绪又补充了色调。人物的情绪和色调的情绪溶合成为一体,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人们不知不觉地被它征服了。确切他说不是被画征服了,而是被作者的感情征服了。
  这里还须特别指出的是:画中的色调是暗的冷褐色调,而不是暖褐色调。作者巧妙地利用了室内光的偏冷性格,使画中绝大部分固有色,如暖棕色的衣物家俱等,全带有不易发觉的微冷倾向,而成偏冷褐的色调。突出了压抑而低沉的情绪。有的印刷品印成了暖褐色调。不论其制版多么精细,形象多么清楚,但色调所要表达的情绪却遭到歪曲。从作音对画面色调的微妙的处理可以看出作者在运用色调传达情感时是独具匠心的。
  法国的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晚钟》里,用朦胧的暖色调,描写了两个贫苦农民在一天的辛勤劳动之后,站在充满空气感的茫茫暮色中应和着远方教堂的钟声,向那并不存在的上帝祈祷幸福。他们虔诚但愚昧,朴实却无知,善良但贫穷,勤劳却很少收获,这是十九世纪法国贫苦的但未觉悟的农民感情的真实写照,也是米勒的自我写照。画面上的暖灰色调处理得极为精细而充满感情:朦胧的空气感,似乎散发着泥上的香气,大地也在朦胧中展向与大气相接的遥远的天边,我们看到的是普通的、人物,普通的环境,普通的色调。感受到的却是诚挚、朴实的感情。
  我们既要研究生活,也要研究前辈画家的经验。看看前人是怎样运用色调语言来表达感情的。但是色调与情绪的联系是极其微妙的、复杂的。总之是千变万化的,决不能把前人的经验当作包治百病的妙方。更不能凭主观的思维与推理,定出一些清规戒律。像"四人帮"霸占画坛时那样:灰色调、暗色调、冷色调被划为禁区,只能用以表现旧社会。而社会主义的今天,就只能用暖色调、亮色调,或者不顾色调的统一性,把工、农、兵和领袖画得面色朱红,或者虚情假意地到处用所谓红亮调子。这种形而上学影响下产生的作品,不但毒害了观众的眼睛,也奴役了画家的感情,只能导致艺术的没落和死亡。
  色调与人们情绪的联系源于生活,画家也只有在生活中挖掘探索新的联系,才能丰富色调的表现力。
  在李焕民的套色木刻《初踏黄金路》中,明亮暖黄的色调是与藏民丰收的喜悦情绪凝结在一起的,列维坦的《金色的秋天》的暖黄色调虽然也显示出富饶、宁静的美丽,但却带有几分伤感情绪。而在列宾的《伏尔加纤夫》中,明亮的暖黄色调丝毫不能使人感到喜悦和愉快。相反,它表现在毒烈的阳光下,灼热、焦燥得难于忍受的痛苦情绪,从而更深刻地揭示出这群被剥削、被驱使的纤夫的奴隶般的处境。
  这些同是以暖色调为基调,而画面所体现的情绪和感情却是那样不同。说明色调决不是能借以大批复制的模具,而是表现生活与画家情感的千变万化的艺术手段。
  色调、感情、意境
  我们研究色调与情绪的联系,是为了运用色调抒发感情。感情是艺术的灵魂,没有感情,艺术就没有生命。
  人都是有感情的。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艺术家。有情无意,不能形成艺术品。"意"是"情"的形象化的集中表现,艺术家不同于一般人就是因为他善于使感情转化为"意",并通过艺术语言创作出艺术品。中国画论中讲"立意",就是"情"的形象转化。"意"又是艺术品在作者头脑中的胚胎,也就是构思。构思酝酿成熟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诗、文的立意,是通过语言。绘画的立意,要通过形象。而油画的立意,要通过色彩的形象,通过色调。色调的分寸恰当,"意"就传达得明确,"情"也体现得充分,反之,色调与"意"相矛盾,"情"也无从表达,俄罗斯画家萨文斯基的油画《迁徙》,本意是想表现迁徙者在途中死亡的悲剧场面。但作者采用的是明朗、柔和的暖色调,初看好像是迁徙者在休息、睡觉。从整个画面看来感觉不到悲哀的情绪。相反画中色调似乎是在奏着轻松明快的曲调,效果适得其反。
  所以油画立意不能离开色调,确定色调更不能脱离立意,色调应服从于"意"。但服从"意"不能理解为消极的适应或说明,俄罗斯风景画家希施金的某些描写阳光下森林的风景画,虽然也有色调,但在那些画中色调只是停留在说明光照时间与环境上。虽然准确逼真,也仅只是准确逼真而已,画面感受不到作者的感情与色调之间的联系,色调的情感不明确。他只作到了以色写实,没能做到以色抒情,画面缺乏意境。所以色调服从于景,只能达到写实,色调与"意"的高度统一,才能在画中表现意境。
  意境是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以达到诗意的境界,我国诗人和画家历来最讲求意境,提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认为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油画虽然是外来画种,但是完全应该而且能够做到通过色调表现诗意的境界。
  《乌克兰的傍晚》,正是通过景物的色调,抒发了作者对乌克兰山村深深的爱。那是夕阳衔山的一刹那。夕阳的余晖依恋着白色的茅舍,茅舍依恋着夕阳的余晖。在这转瞬即逝的一刹那,色调凝聚着作者的深情。使这幅画象一首宁静、优美、朴素的田园诗篇。
  列维坦的《弗拉基米尔路》则表现了另一种意境:阴云满天,衰草遍地,茫茫的荒野上几乎没有人烟。一条坎坷不平的路伸向遥远的天边--这是革命者流放之路,一切都笼罩在满目凄然的情绪里。不由得使人记起,"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诗句。作者的感情通过画面的灰色调,深深地感染着观众。观众的心也随着作者的"意"向着遥远的天边,对那些被流放的革命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多少观众为这张画深深地感动着,多少观众在离开画面时仍带着沉重的心情。意境把观众带入画中,又超出了画外,给观众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
  中国古人论诗,指出,"诗言志"。苏东坡认为"作诗即此诗,必定非诗人"。唐人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面上似乎描写了自然现象,但其中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它展示了一种斗争的韧性,它让人们看到好与坏,顺境和逆境……相互转化的规律性,它使革命者处于革命低潮时坚信胜利到来的必然,它使遭受不公允待遇的人能看见希望。因而坚持着、斗争着、等待着。同样一幅优秀的画,也不应是"作画即此画",而应有画外意。应使观者有所感触,有所激动,有所联想,有所启示。才能使观者玩味无穷,百看不厌。这正是作品深刻的思想性与高度的艺术性相结合、相统一的结果。这种作品才能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弗拉基米尔路》正是许多这类优秀作品中的一幅,它的色调对画面情绪、意境起了非凡的作用。
  通过色调表现意境是油画的特长,但在表现意境时色调不是孤立起作用的。它总是依附于具体形象而发挥威力的,离开了造型形象,孤立的色调就不可理解了。试想《弗拉基米尔路》如果没有那条道路,没有那样的荒野,那样的天空,只是几团颜色,几组色块,它怎么能深深地打动观众呢?又怎能发人联想?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色调的作用夸大到不适当的地位。
  通过色调抒情和表现意境,是油画家应具备的高度技巧。当然技巧不是目的,不能为技巧而技巧。运用色调的技巧,是为了更好地抒情写意,集中地突出形象、意境。但我们也不是"唯情论",只要有情就一切都好。历史上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有感情,也不仅在于他有化情为意的高度技巧。虽然,这些全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所表达的感情是进步的、高尚的、能代表人民的,而且是真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把他真挚的感情倾注在肖像画《蒙娜丽莎》的描绘上。这张端庄、健康、娴静、温柔、自信的妇女形象是阶级的肖像,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理想美的化身。是对中世纪宣扬病态美的挑战。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是为被侵略、被压迫和被屠杀的希腊人民而写的控诉书,也是为一切被侵略和被压迫的人民伸张正义而作。列维坦为反对沙皇而遭镇压的革命者唱着低沉而激奋的挽歌,就是那幅感人的《弗拉基米尔路》。这些作品在当时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崇高的感情,是那些脱离人民、逃避现实的颓废、疯狂的没落阶级的感情所无法比拟的。这确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也确实来不得半点虚饰和伪装。"文如其人",画亦如此。"四人帮"的反革命命灵魂不论它打出多么漂亮的革命的旗帜,也掩盖不了他们那种粉饰太平,矫揉造作的假革命艺术实质。还是鲁迅先生说得中肯:"血管里流出的是血,水管里流出的是水"。
  我们的时代里,一切技巧,包括运用色调的技巧,只有表现我们伟大时代最先进的、崇高的、真挚的无产阶级感情时,才能发挥它最灿烂的光辉。

相关文章 推荐

油画色调论
人气:110
栏目: 油画百科
油画色调论

大家都在看

康昌美油画作品欣赏_油画家康昌美个人简介

康昌美油画作品欣赏_油画家康昌美个人简介

康昌美简介 康昌美生于辽宁丹东 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副主任 1992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14年访学东北师大美...

油画名家 110 阅读

《地里的两只野兔/1889》文森特·梵高 | 圣·雷米时期作品欣赏

《地里的两只野兔/1889》文森特·梵高 | 圣·雷米时期作品欣赏

《地里的两只野兔/1889》文森特·梵高 | 圣·雷米时期作品欣赏,地里的两只野兔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9 油画。...

油画作品 126 阅读

达维特《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

达维特《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

1801年 | 新古典主义画派 马尔曼松皇家博物馆 这幅画孩子们以后一定会 在课本上看到 。 达维特给拿破仑塑造了一个多威武的形象啊,背后是绵延的山丘,...

油画作品 659 阅读

《在埃因霍温的星期日/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

《在埃因霍温的星期日/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

《在埃因霍温的星期日/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在埃因霍温的星期日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5 油画。...

油画作品 143 阅读

文森特·梵高早期作品《席凡宁根海岸/1882》欣赏

文森特·梵高早期作品《席凡宁根海岸/1882》欣赏

文森特·梵高早期作品《席凡宁根海岸/1882》欣赏,席凡宁根海岸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2 油画。...

油画作品 138 阅读

《埃因霍温圣凯萨琳娜教堂/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

《埃因霍温圣凯萨琳娜教堂/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

《埃因霍温圣凯萨琳娜教堂/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埃因霍温圣凯萨琳娜教堂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5 油画。...

油画作品 115 阅读

达维特《帕里斯和海伦》Jacques Louis David

达维特《帕里斯和海伦》Jacques Louis David

达维特《帕里斯和海伦》Jacques Louis David,帕里斯和海伦 达维特作品赏析。...

油画作品 224 阅读

郑虎彪油画作品欣赏_中国油画家郑虎彪的个人简介

郑虎彪油画作品欣赏_中国油画家郑虎彪的个人简介

郑虎彪简历 郑虎彪 出生于吉林省图们市 中国宋庄 自由画家 中国宋庄油画写生学会 会长 中国未来研究会油画院 院士 北京油画学会 会员 《郑虎彪油画》...

油画名家 160 阅读

狼与鹰的寓言- allegory with wolf and eagle

狼与鹰的寓言- allegory with wolf and eagle

作 者:达芬奇 - Leonardo da Vinci 作品名称:狼与鹰的寓言- allegory with wolf and eagle 作品尺寸:28x17 作品年代:c1516 作品材质:红铅粉笔 red chalk 现收藏于:...

油画作品 237 阅读

李兮油画作品欣赏_油画家李兮个人简介

李兮油画作品欣赏_油画家李兮个人简介

李兮简介 李兮,1965年生于成都,现就职于成都第八中学。 上世纪90年代摄影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级摄影展览 2010年参加就在眼前中国成都当代摄影...

油画名家 87 阅读

《金合欢开花/1890》文森特·梵高 | 奥维尔时期作品欣赏

《金合欢开花/1890》文森特·梵高 | 奥维尔时期作品欣赏

《金合欢开花/1890》文森特·梵高 | 奥维尔时期作品欣赏,金合欢开花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90 油画。...

油画作品 159 阅读

老年男子半身像写生步骤

老年男子半身像写生步骤

以木炭条起稿,要特别注意构图的安排,人物不能太小,也不要画得太满而放不下。头、颈、肩以及躯干与四肢之间的连接关系要合适,脸与手之间的比例...

油画教程 110 阅读

文森特·梵高纽南时期作品《冬季梵高画室的窗外/1883》欣赏

文森特·梵高纽南时期作品《冬季梵高画室的窗外/1883》欣赏

文森特·梵高纽南时期作品《冬季梵高画室的窗外/1883》欣赏...

油画作品 144 阅读

孙志忠油画作品欣赏_油画家孙志忠个人简介

孙志忠油画作品欣赏_油画家孙志忠个人简介

著名画家孙志忠 孙志忠,1956年生,吉林省榆树人,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吉林省画院特聘画家。 获奖作品: 2010年国画作品《...

油画名家 145 阅读

《麦田里的草堆和风车/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

《麦田里的草堆和风车/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

《麦田里的草堆和风车/1885》文森特·梵高 | 纽南时期作品欣赏,麦田里的草堆和风车 荷兰 梵高作品赏析 1885 油画。...

油画作品 209 阅读